主题: 周巧玲:三月三,蒿子粑粑地菜蛋

  • 不爱我?滚!
楼主回复
  • 阅读:1203
  • 回复:1
  • 发表于:2019/4/4 9:27:59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武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三月三,蒿子粑粑地菜蛋

 周巧玲


每年清明节前后,我婆婆和村里人都会做蒿子粑粑、煮地菜蛋。在我娘家是没这习俗的,嫁过来第一年的三月,婆婆就带着我做这个。还给我讲了这个习俗的来历,那是相当具有神秘色彩的。


“三月三,鬼下山”,人们称这天是鬼节。年纪大的人还总会郑重其事地提醒家里人,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阴气重。早晨太早和下午太阳落山后,都不要把小孩子带到外面玩。说是这一天,鬼魂会打着灯笼出来游荡。人们看不见鬼魂,但能看见灯笼。在这一天,鬼魂的气候最强,而人的魂魄弱,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并且小孩子魂魄更弱,容易招惹邪祟。不知道是哪代先祖,认为蒿子是能驱鬼辟邪的,用这个做到粑粑里面吃了,能把人的魂魄“粑”住(紧紧粘住、不致散了的意思),不被邪恶所侵。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似乎八十年代以及此前出生的农村孩子,多数都是听着鬼故事长大的。小时候,对这类故事是又想听,又怕听。记得以前村里有个年老的爹爹,神乎其神地说,他走夜路经过一个坟地时,看到许多亮亮的鬼火。吓得撒开腿跑,可是那些鬼火竟然追着他跑,还发出细细的呜呜声……那时听到这个是觉得极恐怖的。


哈哈,好吓人!该用科学解释一下了。现在的孩子,如果听到这个是不会怕的了。都知道用科学来解释这个现象,这所谓的发光的“鬼火”应该叫磷火。坟地里的尸骨腐烂后会产生磷化氢,到了春暖干燥的时节,就会随着土壤中的水汽上升,冒出地面。磷化氢的燃点很低,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发生自燃,就形成人们看到的发着光的“鬼火”了。


这磷火会追着人跑,是因为人走路时带起风,引起气流变化。而磷火又很轻,会随着气流飘到,人跑得越快,磷火飘到也越快。就跟马路上疾驰的车辆带起沙尘差不多。至于发出的细细的呜呜声,那是因为以前的人穿的裤子裤脚比现在大,面料也粗糙,走路和跑动时两条裤脚相互摩擦,发出的声音。也有可能是人们在跑得太快时,耳边的风声。


继续说我们的蒿子粑粑,这个蒿子是野生的,通常长在田埂或是地边荒芜处。一面是绿色,一面是灰白色,还长着一层细细的毫毛。嫩的时候,茎是翠绿色,老了后茎就成了紫色。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婆婆采回来许多嫩蒿子,先掐掉茎,只留叶子。仔细清洗后,放在干净的石板上搓揉到渗出汁液。再用水反复漂洗,去除苦味。接着捏干、切成碎末,这时叫它蒿绒。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接下来,按一定比例,混入粘米粉中(煮饭用的大米磨成的粉)。加盐、姜末、大蒜末,搅拌均匀,再像揉面那样揉成团。揉得越有力、越久,做出的粑粑就越糍,越Q弹劲道。面团揉好了,扯成小团做粑粑时才不黏手。做成一个个手掌厚的小圆粑粑,摆到蒸笼里面,蒸上二三十分钟,就熟了。能闻到蒿子特有的清香味,混着米香及姜蒜的香味,是很能让人有食欲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一年一度的蒿子粑粑,对于梅川本地的人们来说,算是一种特色美食。尤其在外工作的游子们,这绝对是舌尖上的乡愁。我这个外地媳妇,也渐渐喜欢上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至于地菜煮蛋,我婆婆说是亮眼睛的。我另外查了下,说是地菜能入药。三月份开了花的老地菜,和鸡蛋一起煮了,就叫地菜蛋。老地菜当然是不吃的,只吃蛋,还说吃了这样的蛋可以一年不会头疼。说得有点神,但都是可以吃的食材,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时节地菜多的很,而且都已经老到开了花。田间地头,开着白色的小米粒似的花,极好辨认。拔了一大把回来洗干净,和鸡蛋一起放到锅里。加水煮开后,把蛋壳敲裂,使鸡蛋更容易吸收地菜的精髓。再煮上5~10分钟,水变得碧绿碧绿的,就可以把鸡蛋捞起来吃了。非常容易剥开,蛋白表面呈现出清淡的水绿色,吃起来清香爽口。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的细姨,细心又能干,也是个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出趣味的人。在我的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当地菜蛋煮好了,她会找出五种颜色的绒线,让我牵着。然后她两手飞快的交叉系结,不一会儿就编出一个彩色的小网兜。她说这个用本地话叫做蛋络,刚好能装下一个熟的地菜蛋,给小孩子提着玩儿。这里面的说法是,五色线避邪。哈哈,不需要纠结里面的迷信色彩,只当听故事解闷儿。


民以食为天。我们在元宵节吃汤圆,清明做蒿子粑,端午包粽子,中秋打月饼,腊八煮腊八粥,冬至做年糕等等。试想,如果一年365天,大米都只是煮成米饭来吃,是否太单调了?像这样,在不同的节气,做成不同形式的美食,平凡的日子就变得不一样了。虽然都是与吃有关,但是哪一种吃法,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让平凡的日子充满仪式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来源:梅川通

武穴网整编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 々爱被冰凝固ゝ
  • 发表于:2019/4/4 18:18:51
  • 来自:美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好
来自手机版
(0)
(0)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