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库金会:《广济文化》报改变了我的命运

  • 不爱我?滚!
楼主回复
  • 阅读:4443
  • 回复:0
  • 发表于:2019/4/22 15:37:3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武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广济文化》报改变了我的命运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作者  库金会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内容提要:

本小文讲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武穴市农村生活,军队体制和军人生活以及本人的自学经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本文盲。

我是农村放牛娃。

我却吃了一辈子文化饭。

恩人就是三十八年前的《广济文化》报。

我今年61岁。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978年3月3日我从湖北省广济县大金公社草鞋岭村下库垸应征入伍到铁道兵第一师第五团十三连服役。

铁道兵部队是和平年代俢铁路,战时抢修铁路。工作非常辛苦,一个连队平均每年还要在隧道施工中牺牲一两位战友呢。

工作辛苦我不怕。甚至死也不怕。

但是,我不会写信。

这个不会写信让我害怕。

因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打个电话都难于上青天,更不要说使用今天的智能手机了。

当年要与异地亲人们联系只有写信一条路。

如果能收到亲人的来信,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战友们每天盼望的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邮递员送信来。

收信是幸福的,收信倒容易。

但写信就难于上青天!

因为我不会写信啊。

给亲人们回信只好请求战队们帮助了。

可是,求战友帮助多了也不好意思啊。

于是,我从抄字典背诵字典开始学文化。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我慢慢会自己写信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记得当时连队非常重视通讯报道工作,指导员经常在军人大会上表扬一个广东兵,因为他每年能在《铁道兵》报上发表一两百个字的豆腐块文章。

于是,这个广东兵就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工作岗位,即文化战士。

这个文化战士岗位虽然不是军官编制,但是比当军官清闲。主要负责给连长和指导员写讲稿。比如每个月一次的工作总结,指导员讲政治课的稿子。还负责每个月出一期黑板报。其余时间全部自由支配。并且早上也不用出操,比连长指导员都舒服。

其实,那个时候的连长指导员相当于今天的县委书记,既有文化战士做政治秘书帮助写讲稿(其实就是那个文化战士在当连长指导员呢),又有通信员做生活秘书。脏衣服鞋子袜子都是通信员洗。早上刷牙洗脸水都是通信员准备好。还有文书,司号员,卫生员三个人协助做生活秘书。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是从农村来的文盲战士,当兵前仅仅在八岁去过一回县城,除了过年,十八岁之前几乎没有吃饱过。

在部队目睹了文化战士和连长指导员的生活,肯定是有巨大诱惑的。

我想,要想当军官担任连长指导员职务,或者做文化战士。第一个条件都必须要有文化。

我又想,作为农村兵,当兵的目的虽说是为了保卫国家,但是,通过当军官脱离农村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我的确不想再回到没饭吃的农村去。

于是,我发疯似的开始了文化知识的学习。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当年书店里只有毛泽东同志的书和一些政治书籍卖。况且,我也没有钱买书自学。一个月几块钱的津贴费还要寄回去补贴家用。我自己一个月只能留二元钱买邮票信封写信用。五年没有用过牙膏,牙刷也是完全用秃了都舍不得丢。

军装和解放鞋也要节约着穿,总想留给弟弟们穿。

我学习文化的教材主要是《解放军报》和《铁道兵》报。

铁道兵报每个班一份,一个星期才出版一期一小张。

解放军报虽然每天都有,但是,一个排才一份一张。

我呢,假如一个月能弄到一张报纸的话,就当宝贝了。差不多都能把每个字都写下来,每一篇文章都背下来。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因为我的目标是想通过学文化写文章当军官脱离农村改变命运。

作为文盲的我,学习文化没有老师,只有把新华字典和报纸当老师。

我差不多认识了报纸上的所有文字。我就试着写文章。

并且一开始就写小说和诗歌。

但是,我不敢向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投稿,好在当年投稿不要钱即不用贴邮票。

我就想起了我的家乡湖北省广济县。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虽然在当兵前去过一回县城,但县城是个什么样子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当时写了一篇六千字的小说《责任》,内容是拥军优属。

小说写好了,我不敢投稿。我想,请一个老师帮助看看。我就想到我的家乡广济县,我想,我们广济县应该有文化馆,那里的人应该会写小说,把稿子寄给家乡的老师看看修改修改吧。

我就冒昧寄给了广济县文化馆小说一篇和诗歌三首。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没有想到,1981年8月,我收到一个鼓鼓囊囊的大信封,信封上面印着鲜红的大字《广济县文化馆》。

我迫不及待打开,是一张报纸。报名《广济文化》报。

我翻看到第三版,我的小说《责任》和我的大名库金会赫然印在了报纸上。并且是整整一大版。

第四版上还有我的两首小诗,还是彩色红字。

当时真正激动啊。我的大名第一次变成了铅字。

我的本意是把稿子寄给家乡文化馆的老师修改。没有想到广济县文化馆居然有报纸《广济文化》报出版。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认真拜读了自己的大作,原来,文化馆的老师差不多是把我的小说和诗歌稿子重写了一遍。留下我写的文字并不多。

读了自己的大作,脸红了。

但是,我还是厚着脸皮把《广济文化》报给班长,排长和连长指导员看了。

领导们大惊,认为我是人才。因为全团都没有人发表过小说的,并且小说达六千多字。

指导员很髙兴,在全连军人大会上表杨我了。正好此时那个担任文化战士的广东兵调到团部机关工作去了。指导员就让我担任文化战士。我实际上也就成了连首长的政治秘书。

可是,仅仅半年,我居然平步行青云调到师机关组织部工作。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983年我获得全铁道兵部队通讯报道积极分子一等奖第一名。上级党委给我记三等军功一次,当然,我也就真正端起了铁饭碗。实现了脱离农村梦。

从此,我一辈子就舞文弄墨了。先后出版了研究红楼梦的《红楼忧患不读书》,《没有不成功的孩子》等拙作十几部。2003年加入十堰市作家协会和湖北省作家协会。

同时,我的家庭也被国家授予《首届全国学习型家庭》荣誉,我个人连续三届被中国共产党十堰市委员会和十堰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市民》荣誉。

回顾四十年自学历程,我永远忘不了家乡广济县文化馆老师的提携帮助。是《广济文化》报改变了我的命运。


作者 武穴人 作家 现定居十堰市

来源:广济文化

武穴网整编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